Description

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党建先锋

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

发布时间:2024-07-18 19:42:07  浏览:

  提起邮轮,你会想到什么?是在甲板上邂逅一场浪漫,是躺在阳光房里聆听海的声音,或是在窗边看成群结队跃出水面的海豚……优雅、闲适、轻松,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邮轮出游。

  去年9月,按下“暂停键”达几年之久的邮轮旅游全面复航。今年以来,邮轮的预定量保持着高增长势头,仅元旦假期,上海、天津、深圳等母港出发的邮轮预定量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倍。春节期间,包含国内邮轮、国际邮轮在内的邮轮游预订量同比大增445%,成为旅游市场一大增长点。业内预测,2024年将成为我国邮轮经济全面发力的关键年。

  

  2月29日,“欧罗巴”号停靠在青岛邮轮母港

  2月29日上午,青岛邮轮母港迎来复航后首艘访问港邮轮——“欧罗巴”号,这是该邮轮第五次到访青岛。今年,在青岛运营邮轮航次已经确定的有20余个。

  在中国邮轮经济大幕重启、全面竞速的大背景下,作为第四个“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”,青岛如何更好“卡位”、有所作为?

  一

  邮轮兴起于欧洲,最初是载客载物的交通工具,与中国的结缘其实不算早。

  据记载,青岛港最早接待的邮轮是20世纪初来自德国劳埃德公司的“戈本”号邮船。而直到2006年,随着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邮轮码头开港,歌诗达“爱兰歌娜号”邮轮在沪首航,中国大陆邮轮市场才正式开启。随后10年间,天津、深圳、厦门、三亚、青岛等现代邮轮港陆续建成,多家国际邮轮品牌相继在中国部署母港航线。

  

  青岛向“欧罗巴”号的船方赠送城市纪念品

  由此,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也接受并喜欢上邮轮出游,她的魅力到底何在?

  “一座海上的移动城堡”。以昨天靠泊青岛邮轮母港的“欧罗巴”号为例,船舱内各种硬件休闲设施,餐厅、酒吧、游泳池、医疗室、图书馆、珠宝店、顶级服装店等一应俱全,甚至还配备了幼儿园。不同的邮轮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,如“爱达·魔都号”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,皇家加勒比邮轮的高科技、歌诗达邮轮的意大利风情、公主邮轮的公主礼遇、星梦邮轮的“船中船体验”……

  

  为迎接“爱达·魔都号”春节航次,邮轮中庭-爱达广场装扮一新

  如,国产大邮轮“爱达·魔都号”有24层楼高,2125间客房,并设有26个特色餐厅酒吧,4个水上游艺中心,1个千人大剧场,5个小剧场和2000平方米的免税商店,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娱乐休闲服务。

  邮轮的魅力还在于对服务标准的高要求和对客户体验的极度重视,“爱达·魔都号”上的船员有1300多人,“欧罗巴”号上的服务人员和游客比例高达1:1,因此也有人称登上邮轮犹如登上“海上宫殿”,能享受到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一站式精致服务。

  “无目的地的目的地”。在邮轮旅行爱好者们看来,“邮轮是一种情怀”,登上邮轮不仅是一趟旅行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相对于有着明确目的地的“特种兵式旅游”,邮轮旅行更加“躺平”,这种旅行方式不只是前往新的疆域,更是体验和陆地上不同的新鲜生活。

  邮轮即目的地,在邮轮上,游客可以晒太阳、吹海风、看海豚,参加各种娱乐活动,游览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城市和国家。长周期的邮轮旅行,也让不少人在船上认识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“邻居”,像Jack一样在甲板上邂逅一场浪漫。

  二

  过去十余年来,兴建一批邮轮母港,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……中国铆足劲布局邮轮产业,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。究竟一艘艘白色巨轮漂洋过海来来往往,载动着什么?

  

  国产大邮轮“爱达·魔都号”

  1:14的产业带动效应。邮轮产业被誉为“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”,有一条长长的、影响遍布国民经济多个领域的产业链,而旅游业只是其中之一。

  比如建造端,首艘国产大邮轮“爱达·魔都号”用了2500万个零部件、4200公里长的电缆、7万平方米的地毯……涉及众多制造门类。比如运营端,邮轮产业链的上游包括邮轮维修、港口服务、金融保险等,下游覆盖交通、酒店、餐饮、零售等。

  业界公认,“1元建造端的投资可带动邮轮经济14元的产出”,邮轮能拉动就业税收,推动船供体系建设、港口配套设施、当地旅游业等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,对经济的贡献显著。有市场预测提出,到2035年,邮轮对中国的产业经济贡献有望达到5500亿元。

  文化交流互鉴的新“聚”场。此番停靠青岛的“欧罗巴”号,发挥出了邮轮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。从邮轮母港到历史城区,从民宿展示到艺术交流,远道而来的游客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作为长期航行在大海上的邮轮,靠岸时的文化交流是短暂且宝贵的,船上则更像文化的海上“聚”场。

  

  2月29日,下船的游客们在大鲍岛参加中德文化艺术沙龙

  “爱达·魔都号”重新定义了“适合中国人的邮轮”,把文化自信通过这艘船带向更远的远方。船上既有意大利公司创作的纯英文歌舞剧《马可波罗—丝路情缘》,也有来自中国的开心麻花品牌推出的首个海上专场喜剧;在外观涂装方面,选取了敦煌飞天、天女散花的形象;在内部,诸多艺术家以雕塑、画作等艺术作品,呈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。

  一张流动的开放名片。邮轮好比“移动的海上城市”,具有天然的联通性、国际性和开放性。放眼全球,邮轮母港城市都有着优越的软硬环境。一定程度上,邮轮经济推动城市开放,更为城市开放代言。往来的邮轮,向全球各地运送游客的同时,也传递着城市的开放精神,扩大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。

  青岛既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,也是第四个“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”。在这里,一直上演着开放品格与邮轮经济相互成全的故事。时尚开放的基因早早就融入了青岛的城市血脉之中。近年来,青岛建起国际邮轮母港,并给予产业足够开放的准入门槛和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,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邮轮到访、始发。

  三

  疫情的影响渐行渐远,全球邮轮市场正迎来加速复苏。国际邮轮协会(CLIA)发布数据显示,到2023年,邮轮旅游市场规模达3150万人次,到2027年,将达到3950万人次。

  2006年到2019年,中国邮轮市场曾创下高达52%的年复合增长率。这一次,中国邮轮产业要如何抓住机遇,开启第二个“黄金十年”?

  

  中国部分邮轮母港分布图

  夯实“硬”支撑。

  给邮轮一个温馨的“家”。大港停大船,发展邮轮经济首先要完善母港等基础设施建设。数据显示,自2006年以来,我国沿海城市已相继建成约20个具有始发功能的国际邮轮港口,初步形成了辐射北亚、东南亚等区域的五大邮轮港口群,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硬支撑。全球邮轮经济进一步复苏,以及大型邮轮的不断升级,将对基础设施提出更多、更高的要求。需要构建能力充分、功能健全、服务优质、安全便捷的邮轮港口体系,引领中国邮轮进入“大船时代”“新船时代”。

  为邮轮产业构建“朋友圈”。做强做大硬核产业是发展邮轮经济的关键,比如技术门槛高、产业带动面广的邮轮制造业。今年元旦,历时8年、造价超50亿元的“爱达·魔都号”开启商业首航,标志着中国成功摘下船舶工业皇冠上的“明珠”,这不仅是制造技术的巨大突破,也补上了邮轮经济产业链的关键一环。不过,目前中国邮轮制造业刚起步,国产化配套不足,急需着力提升自主制造能力,加快打造本土产业集群,构建全产业链,降低建造成本,形成产业辐射效应。

  

  2015年,青岛邮轮母港建成投入运营

  做好“软”文章。

  打造船上独特IP。一艘邮轮就是一个IP,围绕IP提供独特的服务和体验是邮轮运营的核心,它既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最大卖点,也可以根据IP定位不断灵活地调整船上活动,让游客在漫长的旅行中时刻拥有新鲜感。比如,迪士尼邮轮打造了迪士尼人物派对等活动,游客可以装扮成公主等各种角色,进行沉浸式体验。丰富中国邮轮品牌的特色,提供更精细的邮轮服务,是未来中国邮轮产业运营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。

  提升船下产品吸引力。船来了,客到了,还要千方百计吸引游客走下邮轮,走进城市。一方面要营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,另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邮轮船下产品。针对不同到访游客打造差异化、个性化的城市游览路线,提供更完善的岸上游产品和服务体系。如,青岛实施“邮轮+”,打造“邮轮+文旅”“邮轮+康养”“邮轮+赛事”等特色化品牌,推出“音乐之旅”“健康之旅”“翰墨之旅”等主题航线,满足游客的多样性需求。

  伴随着远处传来的汽笛声,中国邮轮经济正扬帆起航、逐梦深蓝。